近几天把诊所的营业执照办下来了,如果顺利的话,预计11月份里“叁修堂中医诊所”就能开业了。地址是浮阳大道东,万润绿景园小区门市,新同天商场北面,市二幼南邻。

前些日子,忽然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叁修堂堂训》,计划做成牌匾,悬挂在诊室中,作为行为准则,对自己和后辈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监督。

叁修堂堂训

大中医,有三修:术心道,记心头。

一修术,勤学习。通古今,贯中西。

全身家,养亲子。救疾苦,泽乡里。

二修心,贵以仁。患所苦,若己身。

亲疏等,尊卑同。药费减,疗效增。

于学业,有乐心。享其成,悟其真。

三修道,法先哲。止至善,明明德。

圣贤训,新我民。立天地,中国人。

这个堂训就是对我“大中医理论”的一个诠释。作为一名大中医,修为要达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修术”,就是学好医术,对古今医方,中医西医都要融会贯通。中医大夫学好中医是必须的,那为什么还要懂西医呢?因为现代科学成果不是西医的专属,同样可以为中医所用。我大学时的西医成绩是很棒的!几乎每门都比中医课成绩好。有了这样的基础也使我后来受益匪浅:首先,可以更全面的考虑病情,不至于误诊和漏诊;其次,西医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可以借鉴到中医里来。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认为是免疫异常,产生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即类风湿因子,破坏关节乃至内脏。我认为,类风湿因子从中医来讲就是存在于血中的一种毒素,因此在传统的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加上解毒排瘀的药,就收到了更好的疗效。学好医术,能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挣钱奉养双亲子女。也能解除患者病痛,惠及邻里乡人。

第二个层次是“修心”,对于患者存仁爱之心,念患者疾苦,心存同情,感同身受,无论是亲戚远近,还是地位高低都要一视同仁。药价降低一些,疗效提高一些。因为患者比较多,来的人都要预约或者到场排号,其中有很多是我的亲戚朋友同学们。有的认为和我关系好,就想不排队,提前看病。其实这时候我是很为难的!面对那些久等了一两个小时,或者天不亮就赶来的身体虚弱的患者,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所以这时我想说:“在家论朋友,在外讲规矩”吧。

“修心”的第二种意思是对于学业存快乐之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享受学中医的乐趣,“乐而学”是儒家讲学习的最高境界。其实中医从理论、诊病、用药、处方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艺术之美,享受学习的内容,享受每一点进步,才能领悟中医的真谛。

第三个层次是“修道”,中医诊疗理论中,蕴含了很多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比如中医阴阳理论,就是脱胎于道家思想。再比如“藏象学说”把五脏六腑比喻成不同的官职: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等,这是儒家等级制度的缩影。再比如中医治病叫“祛邪”,“给邪以出路”,这是儒家“仁”的体现,西医叫“杀菌、抗病毒”,就充满火药味了。“五行学说”提出的五行相生相克,是一种平等的观念,是古代墨家思想的渗透。这种多极制衡,平等相处的理念,用在当今世界格局上,也是很先进的。

一提到封建制度,很多人认为是腐朽的、落后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像中国人了。确切地说,北宋以前的中国人才最像中国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为人豪爽、尊重知识。一个人为了报恩,可以甘心去死。国君为了求教一件事,可以放下身段,多次去拜访一位学者。一位大臣为了百姓福祉,可以冒死直谏帝王。就连一位无职无权的诗人都可以在皇帝跟前大作醉态。正是因为这样宽松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荆轲、孔子、孟子、老子、李白等一大批侠士、哲学家、文学家。当时的中国是被全世界顶礼膜拜的!是很多外国人心中的天堂!中国思想的没落是从南宋开始的。程朱理学片面解读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变成了禁锢人民思想的枷锁,明朝的特务统治,满清的腐朽,一步步把中国人变得胆小、自私、虚伪,从此,“明哲保身”,“难得糊涂”成了为人和为官之道。

近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灌输西式文明价值观,鼓吹西方民主,贬低打击以中医为首的中国国粹,其目的就是斩断我们的民族之根,让我们失去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统治中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他们说中医的不好,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中医理论不科学,都是些假想的学说;二是中药疗效不能重复验证;三是中药有毒副作用。我说,中医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她和现代科学体制不一致,但是用她来指导用药,确实有疗效!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疗效,中医不可能存在几千年的时间,可能早就被淘汰了。可以这么说,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东方医学,可能不符合西方人制定的科学标准,但她有效、有用。给患者多一种治病选择,有什么不好呢?!再说第二条,中药的疗效是因人而异的,一张处方,有人有效,有人无效,这和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多种外在因素都有关系。不像西药,只要是一种病,所有人都可以用。这恰恰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第三条,中药的副作用问题。有的报道说,有人吃中药,把肝脏、肾脏吃坏了。我说,这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这是某些医生乱用药、大剂量用药的问题。比如,山豆根,药典规定最大剂量一日10克,他非给开30克不可,结果病人出现副作用,你说这是谁的责任?再比如,中药黄芪、茯苓等,一般用量是10-20克,临床上用-克也没问题,最多是上上火。你换一种西药试试,敢超量10倍使用吗?这样一看谁更安全呢?

我用中药的原则是:配伍合理,剂量适当,大病重病酌用有毒性的药,小病调理均用无毒性的药。行医二十多年以来,经过我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肝肾损伤的!当然少数患者由于用药偏热上火了,用药偏凉闹肚子,药味不和吐药了,更有极少数患者有中药过敏的,这和我用药还不够精细,或者一些偶然因素有关,并不代表中医药不好。

《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近年来,国家着力发展中医,一方面是因为中医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更因为她承载着复兴国学、传承民族思想血脉,对抗西方文化渗透的伟大历史使命!作为一名中医人,传承文明,弘扬国粹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gx/1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