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中药材。它生长周期5~10年,但在1~2年生时根对水分、养分吸收能力最强,在其后根对水分、养分吸收能力减弱而贮芷能力增强。现在多采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春天移栽种苗秋天收获。

1选地与整地

根据黄芪的适宜种植区域及条件,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地势高、排水好、渗透力强、地下水位低的中性砂壤土,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忌连作,前茬为非豆类作物的耕地;播种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土壤深耕35~40cm左右,播种时结合整地施入农家肥~kg/hm2作底肥,使用旋耕机旋地,灌透水,地表3~5cm见干时,整平耙细。

2种子的筛选

黄芪种子的硬实率有随着种子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采收期可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种子的萌发。故有研究结果认为从7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种,以种荚变黄且呈半透明,种子呈浅褐色为宜,依种子成熟度分期分批进行人工采收,种子的选择应籽粒饱满,无褐变、无虫蛀,千粒重25~30g,将果荚挂在通风处阴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播种前经风选,选出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

3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外被有果胶质角质层,外皮结实而厚,透水透气性差,吸水力差,特别是过熟种子更甚,5h吸水膨胀仅10%左右,发芽率低且不整齐,在农家称其为“铁籽”。故黄芪种子约有80%在正常的温湿度下亦不能发芽。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性,提高播种出苗率。(1)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快速搅拌1min后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h捞出,加湿布等覆盖物闷8~12h,待种子膨胀露白时播种。(2)机械处理。播前种子用碾米机进行碾压处理,使外种皮由棕黑色具光泽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亦可将种子拌入2~3倍的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下种。(3)机械碾压与沸水催芽相结合。先将种子用碾米机等轻度碾一遍,然后按照沸水处理方法进行操作,待种子露白时播种。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用机械碾压与沸水催芽相结合的办法,发芽率90%以上。

4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多在平川地区,生长年限为2年,第1年春天育苗,次年春天移栽,至秋天采收,如内蒙古固阳、武川、甘肃陇西等地。

(1)播种。

北方地区黄芪播种于在4—5月进行。一般采用穴播、条播、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cm×27cm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2cm,15~22.5kg/hm2;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15~20cm开横沟,沟深3cm,播种时将种子与农家肥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cm,稍加压实,75~90kg/hm2;撒播时,将种子均匀地播于平地表面,覆土厚度为1~2cm将种子盖住为宜,耱平即可,~kg/hm2。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内蒙古以撒播为主,甘肃地区以密集条播为主,部分地区为穴播。

(2)育苗田田间管理。

间苗:间苗是育苗田通过人的技术措施来调节每个植株的生长空间,当行距为15cm时,其株距应为4~5cm。间苗的重点是丛状苗和弱苗,在间苗中要与拔除田间小草相结合,间苗的时间是当苗长到4~6片复叶时进行。此时苗对外界气候因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间苗后留下的苗基本都可以正常生长。

中耕除草:出苗后要及时除草,第一次除草在苗高3~5cm时进行。

水肥管理:蒙古黄芪移栽返青期应及时浇水,渗透达30cm以下,浇透。返青后不遇干旱一般不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黄芪喜肥,第一、第二年生长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可结合中耕除草、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对黄芪甲苷具有促进积累的作用,钾对黄芪多糖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单一元素施加导致负效应的原因还在研究中,但是更多的试验表明经过元素配施合理化能同时提高黄芪的产量和药用品质。

越冬管理:进入冬季,黄芪枝叶枯萎,要及时清除残枝枯叶,除去田间地埂杂草,集中堆沤,消除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以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另外,加强冬季看护,禁牧,禁止人畜践踏,禁止放火烧坡。

(3)病虫害防治。

黄芪种植饱受多种病虫的危害,是影响种植农户收成的最关键因素。黄芪生长期间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紫纹羽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芫菁、蛴螬、斑蝥。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选育抗性品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起苗时间。

经当地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实践总结得蒙古黄芪苗株要在解冻后发芽前起苗,发芽后起苗,移栽可伤及或折断幼芽,直接影响成活率。

(5)移栽密度。

生产田产量高低与密度有关,密度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是通过每公顷株数以及在该密度下个体发育好坏的综合结果上体现。如甘肃陇西县农技中心张鼎新的《不同栽植密度对黄芪产量和收益的影响》试验中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单从产量上衡量以33万株/hm2的密度最佳;如果单从单株产量上衡量以20万株/hm2的密度为佳。但从密度和单株发育综合考虑应以25万株/hm2的密度为首选。因为在产量相近的情况下选密度稍稀的对田间管理及减轻病虫害都有利。内蒙古中西部产区在密度选择上大致相近,范围在22万~27万株/hm2。

(6)移栽方法。

在黄芪苗出芽前移栽,一般从5月上旬进行移栽始,选择根条直,根长30cm以上,根直径0.5cm以上,光滑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种苗进行移栽。开沟行距30cm,深10~15cm,株距为10~15cm,将蒙古黄芪苗朝一个方向重叠平栽于沟内,覆土10~15cm,镇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gx/1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