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渴,尿频,腰膝冷是寒湿偏重,一个中成
白颠疯图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020/5776100.html病人口中干渴,晚上夜尿频多,冬天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是阳消,是身体阳气渐渐消减,不能够把水液蒸上去,清阳不能出上窍。所以手足凉,咽中干,阳不能化气,水液不上承,往下掉,所以尿频。阴消,就好比锅里没水了,结果锅盖是干的,这时你加水就能够滋润。而阳消就是锅里虽然有水,但锅下火力不够,阳气消减,导致水不气化,不往上蒸腾滋润,那么锅盖一样是干的。所以大家看看,一大锅水,下面火力不够,你放一整天,上面锅盖都是干的。一旦下面加把火,就像蒸馒头一样,上面自然水雾蒸腾,锅盖得润。对于人体而言,五脏的锅盖就是肺,就是咽喉,所以你想要上面肺、咽得到滋润,那么你下面阳气一定要足。《黄帝内经》叫地气上为云。但是这个地气向上变为云的过程,靠的是一股阳气,中医称之为阴随阳升。没有充足的阳气,阴液不能够被度化到上焦,滋润蓝天。所以大家看地球外表那层大气层,对应人体是肺,大气层充满着水气云朵,全凭阳气把地面的水蒸发上去。所以你想要咽喉不干渴,心不烦,肌肤润泽有光,你不要以为身体只要有阴液就行了,没有阳气那可万万不行。就像很多女孩子喜欢吃凉饮,越吃皮肤越难看,原来阳气不足,蒸不上来,津液不能润泽肌肤。一旦她们改掉贪凉饮冷的习惯,然后再多运动,多亲近太阳,身体得到阳化气,皮肤更加润泽,人也更加好看。所以想美容就要保阳气,阳气才是第一护肤品。中医看任何问题都不离阴阳。中医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你如果看到干燥,就想拼命地饮水,或者饮冰冻可乐来解渴。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在残害身体,越饮越渴,为什么呢?因为寒凉伤了阳气,你这边喝进去的水,根本不能蒸化,通通从尿道排出来。结果喝到胃痛,喝到手足冰凉都不能解渴。大家看看,为什么冬天大地还会干裂,是因为缺水吗?不全是,也有很多冰块啊!但照样干裂,因为缺乏阳气,一到春天冰雪一融化,干裂的大地就复苏滋润了。所以我们治疗消渴,属于阳消的,应该制阳光,化阴液。有个中年妇女,口干渴,尿频,腰膝冷,双脉沉迟,舌苔偏白,明显是一个寒湿偏重、阳不化气之象。这时你如果用天花粉、麦冬、生地黄这些大量滋阴的药,非但不能解渴,还会加重病人水液泛滥。她身体不是阴消而是阳消。是阳气渐渐消退,不能够气化阴液,这样上焦失去滋润而干渴。就让她买两瓶桂附地黄丸,还没吃完,夜尿就少了,口中不渴了。真是药证对应,用中成药也效如枰鼓啊!桂附地黄丸目的是把她下焦之火暖起来,阴随阳升,使水液气化上承则不渴矣,就像你往锅底丢些柴火再点火,锅中水一热气化,锅盖就是湿的。所以局部的阴虚一定要从整体来看,是整体阳气不足、气机不能升降所致。就像为什么天地干旱,总是在某个地方,并不是整个世界都干旱,而是天地间气机没有均匀地对流。所以中医治病一定是治整体,你整体气机对流,局部病变被对流动的气机一冲过来,那所过者化。这叫小处要服从大处。我们治病不能见到局部干渴就去浇水。你要看到是真的阴水不足,那么你得去降雨,浇水不解燃眉之急。如果看到真的是阳气不足,你得去点火助阳,那么水液气化自然为我所用,不再干渴。至于为什么用桂附地黄丸可以治疗阳消,这里头哪些药物是燃料,哪些药物是在点火,哪些药物是在排浊。我们要留到讲汤方的时候,再跟大家详细分析。大家可以先思考思考,算是留给大家一道思考题。大家看《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治疗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证。张仲景说,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葵根。可见古书也认为用瓜萎根生津止渴,可以在辨证汤方中加入。但一个渴字有多种原因。有人心火亢盛,口中燥渴,天花粉可以配竹叶、麦冬。有人肺火亢盛,咽喉肿痛,天花粉可以配射干、山豆根。当然还有温病热后气阴两虚,咽干口渴,中医最常用沙参麦冬汤,里头还配玉竹、天花粉,这就是燥邪伤了肺胃阴分所致。告诉大家,这个汤方很好用。对于久坐电脑桌旁,津液暗耗的病人,口干舌燥,脉细,这正是身体渴求一场甘霖露雨,沙参麦冬汤就是专门滋养气阴给肺胃天地降一场甘霖露雨的妙方。那么咽干可润,口渴可消。甚至你可以不用那么麻烦煎汤药。病人可以包上一包,放在办公室的水杯里,泡上茶,在工作透支比较厉害时就喝一杯,津液得到滋润,连皮肤都没有那么容易干。所以我们用古方要与时俱进,不要说非得要温病热后津伤才用这生津止渴方。对于经常开车的司机,或者在电脑旁暗耗津液,导致内热阴伤的白领,而这电脑和汽车不正是大大的温热之邪吗?最容易把人体的水箱肺给蒸干,所以你用沙参麦冬汤就是给你水箱补水。有人脾胃火旺,口舌生疮,天花粉可以配石膏、栀子。当然更有人肝郁化火,肋胀,干渴,就像很多人生气后找什么?找水喝,这时你单纯以水济火还不够,还要把肝郁疏解开。所以天花粉可以配郁金、香附。更有人长期熬夜,阴虚火旺,骨蒸烦热,导致口中燥渴,那么你单用天花粉力量就不够,那该怎么办?你随手加进生地黄、玄参、知母、黄柏等滋阴泻火之药,使火降阴生,燥渴自制。故《黄帝内经》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古方医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jj/10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生国粹精华中药药性大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