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不能康复癌症来听听专业的介绍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702/8009607.html 在传统康复治疗中,中医中药康复是指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疗手段,探求病因、病性、病位、病机,观察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证分型,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指导临床将中药制成各种丸散膏丹等剂型用于内服、外用,以调和气血、阴阳,减轻和消除患者形神功能障碍,促进其身心康复的方法,是中医康复技术中最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中药康复治疗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方法,它对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国内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外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应用于临床。 一、中医整体康复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人体各组织、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热毒凝结等有关,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肿瘤的发病与外感六淫邪气、饮食失宜、正气虚弱、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六淫邪气侵入人体,客于经络、脏腑及气血,使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日久成癌。《灵枢·九针》说:“四时八风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提出“八风”停留在经络之中而为瘤病。《灵枢·百病始生》说:“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认为寒邪可以引起积病。《诸病源候论》述:“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客于经络,使血滞不通,瘀积而成肿也”。 饮食失宜,亦可使脾胃损伤,导致脾主运化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功能紊乱,致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痰凝血瘀,为肿瘤的发病提供了内环境。《诸病源候论》云:“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化生也......若病虽有癥结,而可推移者名为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 《黄帝内经》云:“精气夺则虚”,又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不能抵抗外感邪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瘀阻滞,为肿瘤的发病提供了环境,即如《景岳全书》所云“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中医将人的情志变化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和现象作出的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内在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体现,适当的情志变化可以宣泄人体的情绪,调节气机的运行,人体有自主的调节机制,因此并不会使人生病。七情变化可以影响到人体气机的运行,《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若这种影响长期存在,超过人体的调节能力,则会影响到人体内在脏腑生理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导致气滞血瘀、气滞痰凝等病理变化,久而发为瘤病。《景岳全书》云:“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外科正宗》云:“乳岩由于忧郁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均是情志失调而导致肿瘤的案例。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促进肿瘤康复,在减轻患者放化疗毒副作用、肿瘤相关并发症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肿瘤复发转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中药是肿瘤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不同阶段,在肿瘤康复过程有重要地位。中药在肿瘤不同阶段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围术期 手术是早、中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在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使患者正气受损,气血耗伤,打破了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同时存在局限性,手术仅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亚临床癌细胞存在于人体,此时癌细胞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癌细胞激活便可成为癌症复发转移的原因。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是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术后患者正气亏虚的特点,采用“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根据机体的运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中药扶助人体正气,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增强抗癌能力,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转移。 2.辅助治疗期 肿瘤术后常需要配合放化疗,尽可能杀灭肿瘤细胞。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灭作用,进而出现众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骨髓抑制等。中药配合放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采用扶正与祛邪结合,使中医药达到协同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减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效预防和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化疗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病机主要是药物损伤脾胃,耗气伤阴,使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调畅气机,降逆止呕为主。疲劳是化放疗常见副作用之一,轻则精神萎靡不振,重者全身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许多中药如黄芪、白术、党参等可以改善化疗引起的疲劳。 3.随访观察期 肿瘤患者完成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基本上完成了前期治疗方案,开始进入临床随访观察期。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是肿瘤康复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西医对维持和巩固治疗的作用有限,中医药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调节机体内环境等机制达到抑制肿瘤作用,在肿瘤康复中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如黄芪、茯苓、白术、党参、菟丝子及黄精等。同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方式发挥抑制肿瘤作用,具有类似生物调节剂的作用。因此随访观察期通过运用中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4.肿瘤终末期 终末期肿瘤患者肿瘤多已多发转移,导致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败,出现疼痛、恶病质等衰竭症状,临床死亡风险较大,因此,终末期肿瘤患者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要治疗目标。中医中药康复治疗已经成为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且因其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终末期肿瘤患者的中医中药康复治疗以扶正为主,兼顾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能显著改善患者情志状态,促进食欲,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如针对终末期肿瘤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中药外敷可配合口服止痛药物联合止痛,以增强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中药也能促进肠道功能,有效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症状。 二、中医辨证康复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精髓,辨证康复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特点在肿瘤康复治疗中的具体表现,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脏腑经脉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确定其证型。如肺癌早期,以邪实为主,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散结软坚、清热解毒为主。肺癌晚期,以正虚为主,兼有痰瘀互结之证,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兼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等治法。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疾病阶段不同,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正邪虚实灵活辨证施治。 三、中医辨病康复 中医辨病康复是指在辨证康复用药的基础上,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选用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中药的软坚散结药如夏枯草、山慈菇、七叶一枝花、猫爪草、胆南星、穿山甲等;活血化瘀药如三七、土鳖虫、地龙、守宫等;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花粉、山豆根、猕猴桃根、半边莲、黄药子、白药子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可根据不同种类及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抗肿瘤中药,也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使用有抗癌作用的中药。 声明: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推荐阅读: 癌症患者要康复一定少不了它!但是90%的人都不知道!(收藏)警惕!外源性雌激素——乳腺癌患者的“隐藏杀手”大多数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都有它在作祟! 乳腺癌康复期,最忌讳的四种行为,你都了解吗? 警惕!乳腺癌复发转移前,身体会发出这些信号! 第63期康复直播讲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jj/10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己之见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温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