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作者:江雨晨编辑:思俊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正迅速增长,仅次于胃癌和肝癌,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并已成为中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1]。大多数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全身化学治疗及局部放射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有效提高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大,使患者不能耐受治疗,严重影响生存质量[2]。中医药可改善肺癌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配合放化疗增敏减毒。兹将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正虚邪实是肺癌的基本病机,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根本因素。肺癌发生多由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邪气趁虚而入所致。邪气入内,留滞不去,阻于胸中,肺气郁滞,宣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津液输布不利,壅而为痰,痰瘀胶结,从而形成肿块。正如《医宗必读》所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孙桂芝教授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肺气郁,失其清肃之职,进而化燥、化火、生痰、生毒而致癌变。火燥交攻,阴液消灼,则可导致肺肾阴虚[3]。刘伟胜教授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是正气虚弱,毒邪袭肺,或痰湿凝聚于肺,致机体阴阳失调,邪阻于肺而成积[4]。陈玉琨等[5]认为“痰结”是肺癌的病因基础,“正虚”是肺癌的病理基础。徐振晔教授等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邪毒聚积,精气亏虚所致的阴阳失调,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肺癌晚期以邪实正虚为主,治宜扶正祛邪,采用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治法[6]。黄金昶[7]认为“肺癌非单纯肺气不足或肺脾两虚,而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如此外邪趁虚而入,痰湿血瘀阻络,久而成积。肺脾肾虚是本,痰蕴、血瘀、癌毒是标。”总之,正如《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癌的发病离不开正气虚损和邪毒内聚2个方面。2辨证分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辨证施治的标准尚未统一,各医家对肺癌中医证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中医将肺癌看作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治疗应从整体出发以调节人体功能,从辨证论治以治癌。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有利于探索诊治规律及疗效分析。徐振晔等[8]认为肺癌整个过程,皆贯穿着痰、热、实三证,因而将肺癌于早、中期分为阴虚毒热、痰湿蕴肺、气滞血瘀3型,晚期分为肺肾两虚、气血两亏2型。付正丰等[9]认为正气内虚,痰湿瘀毒是肺癌的病理基础,将其辨证为阴虚毒热型、气血瘀滞型、痰浊蕴肺型、气阴两虚型。刘嘉湘认为,肺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个虚而得病,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将肺癌分成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4型,并根据“养正积自消”的理论,经反复验证提出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的肺癌治疗大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特色[10]。此外,刘伟胜教授认为肺癌主要是痰、热、瘀、毒、虚5个病机,将肺癌分为气滞血瘀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虚痰湿型和热毒炽盛型[11]。为了规范统一肺癌的辨证标准,马科等[12]对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将所得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辨证分型初始模型结合各证型主成分症状载荷分布表,制订证型命名量表,并向中医诊断界和肺癌治疗领域有较大威望的15位名老中医及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资料经过频数分析,初步建立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证型如下:痰湿蕴肺肺失宣降证、肺阴亏虚阴虚内热证、气血亏虚阴阳失衡证、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证、肺脾气虚运化失司证。3中医治则3.1扶正固本正虚是肺癌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扶正固本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主要治法。扶正之法主要针对正虚,肺癌的正气虚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阳虚;扶正之法贯穿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包括预防、术后、放疗后、化疗后、疾病晚期、预防复发转移等。林洪生[13]认为贯穿于治疗肺癌整个阶段基础方案是气阴调补,仅两者之间有主次关系,益气固表为主或养阴润肺为主或益气养阴同步实施,在其基础上再分阶段治疗。徐荷芬承《灵枢·百病始生》“壮人无积,虚者有之”之说,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主要是在正虚基础上,因外邪致痰、湿、气、瘀等内生之邪搏结日久,积滞而成,在肺癌的整体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顾护脾胃,鲜用苦寒攻伐之品,强调补中有运、补而不滞、攻图以缓、攻不伤正[14]。周建伟等[15]以益气健脾补肾为原则组成的扶正固本Ⅰ号方(药物组成:党参、五味子、淫羊藿、熟地黄、陈皮、胡桃仁)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发现,该方能够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脏器功能,改善患者免疫情况,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更好地发挥化疗疗效。吴梦茹等[16]自拟扶正抗癌汤(药物组成:黄芪、炒白术、薏苡仁、莪术、女贞子、淫羊藿、守宫、七叶一枝花等)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现扶正抗癌汤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提高化疗效果,同时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尤其是有对抗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2解毒祛邪癌毒是肿瘤形成的最主要病因,《中藏经·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指出:“夫痈疡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之不流则生矣,非独营卫壅塞而发者也。”认为肿瘤的发病与“蓄毒”有关。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所言:“恶性肿瘤的治疗务必以消癌解毒为首要[17]。”贾英杰认为肺癌就是发生于肺的毒疮,因毒邪深陷久病入络瘀血裹结乃成,肺癌尽管病情变化错综复杂,癌毒瘀血裹结却是病机的关键[18]。章永红认为癌毒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擅长运用虫类药(全蝎、地龙、蜈蚣、蜂房、蟾皮等)搜剔经络,缓攻渐消,治疗肺癌及其癌痛[19]。奚肇庆认为肺癌邪深毒藏,非虫类走窜血肉之品,不能直达病所,松动病根,常运用蜂房来治疗肺癌,取其解毒散结抗癌之功,蜂房内空质轻、轻清上浮,取相类比,形同于肺,且入肺经[20]。张波等[21]通过研究认为虫类攻毒方(药物组成:蜈蚣、守宫、蜂房)、草木解毒方(药物组成:龙葵、白英、七叶一枝花)在影响细胞增殖周期方面,主要调控肿瘤细胞G0/S位点,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0期,不再进入有丝分裂,从而使肿瘤细胞停止生长,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徐林等[2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全蝎中蝎毒多肽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及转移。3.3活血化瘀瘀滞是肿瘤的主要病理变化,其贯穿于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肿瘤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丹溪心法》所谓“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洪广祥[23]认为由瘀致痰,痰瘀互结是肺癌发生的基本病理。吴万垠教授认为肺癌多因肺脾气虚,邪毒袭肺,致肺脏功能失调,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血行受阻成瘀,痰瘀阻络,邪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24]。田甜等[25]通过观察川芎、鸡血藤、苏木、水蛭4种活血药对C57BL/6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不同阶段的移植瘤和肺转移的影响。结果证实了这4种活血药均有一定的抑瘤及抑制转移作用,但随着病期的进展作用逐渐减弱。孙书贤等[26]采用益气活血方固本抑瘤Ⅰ号(药物组成:灵芝、太子参、生薏苡仁、白术、生黄芪、枸杞子、莪术、蜈蚣、土茯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法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4中药治疗4.1中药配合化疗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带来的毒副反应常导致患者不能顺利完成。中药的使用很好地提高了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减轻了毒副反应,缓解患者痛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韩承镇[27]通过观察扶正增效方(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太子参、枸杞子、鸡血藤、茯苓、石斛、沙参、红花、金银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化疗加用中药,可以提高患者受益率,延长其中位生存时间。张艳芳等[28]运用中药扶正方(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茯神、山药、枇杷叶、姜半夏、陈皮、当归、半枝莲、鱼腥草等)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并与单纯GP方案化疗2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0%,优于对照组(25%,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7.14%,优于对照组(48.48%,P<0.05)。说明了中药扶正方配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增加化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4.2中药配合放疗放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使原发灶不同程度地缩小,还能缓解转移部位的压迫和疼痛。中医认为放疗属于“热毒”,热毒伤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易损伤肺胃之阴,临床上运用益气养阴的中药煎剂可以更好地提高放疗敏感度,减少副作用。潘国凤等[29]采用中药复方新加沙参麦冬汤(药物组成:北沙参、麦门冬、天花粉、石斛、白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仙鹤草、三叶青、陈皮)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结果证实了新加沙参麦冬汤联合放疗可有效控制瘤体生长,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力状况,延长中位生存期,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4.3中药配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患者气血衰弱,脾胃功能受损,手术后配合中药调理可以康复体质,减轻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如低热、腹胀、胃口不振、大便不畅等。孙宏新等[30]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26例,服用6个月益肺清化膏(药物组成:桃仁、牛膝、黄芪、赤芍药、王不留行、续断、枸杞子、菟丝子、益智仁、萆薢、败酱草、滑石、车前子、蒲公英、甘草)后观察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证实,扶正中药益肺清化膏可明显改善患者少气懒言、纳谷少馨、大便干结等证候,同时能提高患者卡氏评分以及CD3+、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水平。4.4中成药制剂的广泛应用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许多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如艾迪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鸦胆子油软胶囊、消癌平片、地榆升白片等。这些中药制剂使用方便,具有扶正抗癌、调节免疫等多靶点作用。宋诸臣等[31]对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地榆升白片加化疗及单纯化疗方法,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地榆升白片有益气养血、补肾化瘀之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王婉茹等[32]运用华蟾素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实了华蟾素注射液辅助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可以有效缩小肿瘤大小和稳定肿瘤进展,还能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闫晓红等[33]以金龙胶囊配以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与单纯化疗组相比,金龙胶囊不但可以减轻肿瘤本身及其化疗所引发的免疫抑制,还能较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5小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论使用化疗药物还是分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似乎只能延缓肿瘤进展,而不能提高总生存期[34]。传统的西医疗效已达到“瓶颈”,中医药治疗已逐渐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中医的“扶正”观念有机融入西医的“抑癌”中,协同增效,相辅相成,扶正固本以祛邪,降低毒副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扶正抗癌能力,提高临床疗效,达到缓解痛苦,调理肿瘤微环境,延长带瘤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亦符合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我们期待着更为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诊疗体系的出现,必将开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纪元。 来源:河北中医年2月第38卷第2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zz/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典指导针灸针刺辨证,不离经络
- 下一篇文章: 中药药综考前预测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