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汤

原文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提要

本条是论述肺痈成脓的证治

//现代临床运用//

本方以咽喉肿痛、咳嗽痰多为辨证要点。若恶寒发热,加连翘、银花;咳痰黄稠,加桑白皮、贝母、黄芩;咽痛音哑,加薄荷、蝉蜕、牛蒡子;咽痛较剧,加山豆根、马勃、射干;肺痈,加芦根、冬瓜子、薏苡仁、鱼腥草。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肺炎、扁桃体炎、肺脓疡、食道炎等属本方证者。

名家辑要

尤怡注:此条见证,具如前第二条所云,乃肺痈之证也。此病为风热所壅,故以苦梗开之;热聚则成毒,故以甘草解之。而甘倍于苦,其力似乎太缓,意者痈脓已成,正伤毒溃之时,有非峻剂所可排击者,故药不嫌轻耳。

后附《外台》桔梗白散,治证与此正同。方中桔梗、贝母同用,而无甘草之甘缓,且有巴豆之毒热,似亦以毒攻毒之意,然非病盛气实,非峻药不能为功者,不可侥幸一试也。是在审其形之肥瘠与病之缓急而善其用焉。

医家临证思维

赖天松认为本方证以咳吐黄痰脓血腥臭,脚满,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可用治肺脓疡早中期。可合千金苇茎汤再加银花、连翘、败酱草、鱼腥草等清热解毒排脓之药。

谭日强认为附方《外台》桔梗白散,与本条桔梗汤主治相同,方中贝母散结化痰,为治痈脓之要药,但巴豆辛温峻烈,非体实证实者,未可轻试。编者曾用桔梗白散去巴豆,加赤小豆、甘草节,合千金苇茎汤治肺痈吐脓,疗效颇好,可供临床参考。

陈素云认为桔梗具有祛痰排脓的作用,甘草解毒清热。服法的最后一句,“则吐脓血也”,意思是服药后,当吐脓血,病即痊愈。桔梗汤虽为治肺痈已成脓的方剂,但临床上多与《干金》苇茎汤合用,故在该篇的附方中附有《干金》苇茎汤方。

李克光认为从本条“久久吐脓如米粥”可知,肺痈成脓期病程较表证期和酿脓期要长。痈脓溃后,邪正相争趋于平缓,症状表现也不如前二期剧烈,病势逐渐转虚。因此,溃脓期用药应当从缓从轻,尤其是不可妄用攻泄之剂,以免引起它变。

典型病案

病案一

施某,男,17岁。憎寒发热1周,咳嗽胸闷不畅,吐少量白色黏痰。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X线报告左下肺脓疡。使用大量抗生素,发热不退,处方:桔梗60g,生甘草30g。服药1剂,咳嗽增剧,第二日吐出大量脓痰,夹有腥臭。原方继进2剂,排出多量脓痰,发热下降。上方减桔梗为20g,生甘草10g,加南沙参、金银花、鱼腥草、生薏苡仁、栝楼皮等,服至10余剂,脓尽热退,胸透复查,脓疡消散吸收,血常规正常。

按:本方证为肺痈脓成,即所谓“溃脓期或称肺痈后期”,其病机为热伤营血,热挛脓溃,其病较为深重,正气难以驱邪外出。方中桔梗入肺,宣提肺气,消肿排脓;倍甘草生用,清热解毒,扶正以防痈脓再生。二者相伍,养阴利咽,宣气去腐,故服后促使脓血排出。(蒋健,朱抗美主编;蔡淦主审.《金匮要略方药临床应用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案二

王某,女,56岁,年3月27日就诊。主诉:去年患柯萨奇病毒性肝炎后易感冒,经常咽痛咽干,易感疲劳,舌偏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桔梗汤主之。桔梗10g,甘草10g,7剂。二诊(4月3日)服药后咽痛咽干霍然而愈。

按:病毒感染之后,体内余毒并未肃清,加之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平常易感疲劳并反复感冒。对于这种状态,用西医抗病毒药物显然属于“杀鸡用牛刀”,用提高免疫功能药物或补药似又显得无此必要。虽是区区小疾,着实恼人。桔梗汤方药一小撮,价极便宜,效出意外。(蒋健,朱抗美主编;蔡淦主审.《金匮要略方药临床应用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案三

夏某,男,20岁。患慢性咽炎,最近几日咽喉部疼痛不适,有时发痒咳嗽,无痰,经服四环素等药无效。过去曾多次发病服用西药效果不满意。舌红苔少,脉弦细。方用桔梗汤加味。处方:桔梗3g,甘草3g,生地3g,玄参3g。泡水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3剂后,咽痛消失而愈。

按:本方为邪热客于少阴,邪热上攻而致咽喉肿痛。少阴阴火上扰,客于经脉,而致咽干肿痛。故治以本方清热利咽,养阴解毒为法。方中桔梗具有宣肺开结,除寒热,疗咽喉;喉为肺之窍,治咽必以开肺利咽,加桔梗清热以消肿,而咽痛可愈。(蒋健,朱抗美主编;蔡淦主审.《金匮要略方药临床应用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文编辑

余梦丹责任编辑

颜玉婷

指导老师

肖碧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zz/1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