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讲是李白嵇康的那种东西,

行走的荷尔蒙,一开口就让人折服;

定题演讲更像杜甫白居易的调调,

行走的哲学家,铺陈有序之后让人信服;

虽然功夫都在诗外,风格却不尽相同。

我很喜欢即兴演讲这件事儿,因为它像一个照妖镜,是人是妖几斤几两一照就灵。比如以下妖孽们:

读书不多

思考不深

逻辑没有

遇到不懂的话题就胡编乱造

遇到深奥的话题就就满口胡言

遇到难搞的话题就语无伦次

小小年纪打官腔,讲官话

把makthworldabttrplac挂在嘴边

即兴演讲靠得是硬功夫,一朝一夕提高不了,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就像学一门乐器,一个门外汉和钢琴十级选手比即兴钢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出来比赛就结束了。

但既然是功夫,就自然有门道,今天我们来入入门。

来听听那个著名的即兴演讲热个身:

题目:

我想杀你,但我为什么不能杀你?

(限时七步内)

回答: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天下问题,不过就着某个背景问三件事,演讲题目也不例外。这三个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基本方式,相应的回答自然也是人表达自己的基本方式。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如何

比如说:

什么样的教育能鼓励创新?what

为什么教育要鼓励创新?why

教育如何鼓励创新?how

七步诗就是典型的why类问题,篇幅有限,今天只说why这一类。

角色变换一下,当我们问别人why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是在问什么?我们真的仅仅是想知道原因?如果曹植只给曹丕一个不杀他的原因说“因为我是你亲弟弟”,够赚回来他自己的命么?顺着一下几个why问题感受一下除了原因之外,我们究竟想得到什么答案。

为什么我需要找男女朋友?

为什么我要参加英语演讲?

为什么我选择住在大城市/小城市?

为什么女生喜欢买包包?

为什么非洲的孩子吃不饱?

why问题其实问的不仅是原因,而是原因背后的态度。即使问的是一个宽泛的对象(例如上文的女生和非洲的孩子),最终还是要落到“我”作为一个人,我看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

那么如何表明态度?常用的方式有:

类比

极端(有正负两种极端)

反问

举例

再来分析下曹植的神回复是如何用前三种方式不带脏字的骂人,冷冷静静的威胁的,大家也可以试着用这几种方式回答上面的几个why问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类比)

哥哥,我知道你想杀我,但我不着急死,容我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豆萁养育着豆子成熟了,豆子感激豆萁的恩德。突然有一天豆萁饿了,就顺手就把自己烧了煮豆子,豆子哭啊哭。

(态度)

伤心:早知今日你想杀我,又何必养育我

鄙视:你愚蠢至极,以命抵命。

威胁:杀了我,你也会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问和极端)

哥哥,豆子豆萁本是亲人。

豆子熟了,豆萁也就死了,这么着急互相伤害?

(态度)

无奈:你有权利让我死,我不得不死,你牛

鄙视:你连亲人都敢杀,必遭报应

威胁:杀了我,你也会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xw/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