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难题秘方验方集锦二
自拟慢性乙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例 吴奎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慢性乙肝方并结合中医辨证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自拟慢性乙肝方为基础方(组成:黄芪、茵陈、山豆根、白花蛇舌草、龙胆草、虎杖、柴胡、香附、郁金、茯苓、白术、丹参、赤芍、三七),并结合中医辨证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例中,基本治愈27例,有效6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结论:自拟慢性乙肝方结合中医辨证加味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传染性病,也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一定的优势。笔者运用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自拟慢性乙肝方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为年2月至年6月期间在我院中医科就诊的门诊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0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病程超过半年,目前有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13~60岁之间,平均(?)岁;病程6个月~10年不等,平均(?)月;其中轻度慢性肝炎52例,中度37例,重度11例。治疗方法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及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方用自拟的慢性乙肝方为基础方,组成:茵陈、山豆根、白花蛇舌草、龙胆草、虎杖各15g,柴胡、香附、郁金、茯苓、白术、丹参、赤芍各12g,黄芪30g,三七6g。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加味用药:湿热较甚者加田基黄18g、栀子12g;湿浊中阻者加厚朴15g、藿香12g;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各15g;瘀血较甚的瘀血阻络者加鳖甲15g、虫9g;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5g、巴戟12g。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5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版)将疗效综合判断标准分为,基本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HBV复制指标转阴;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下降至峰值1P2以下,HBV复制指标不变或一项转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按上述标准,结果本组例中,基本治愈27例,有效6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 3讨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乙肝病毒导致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病原体病毒变异、难于清除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是其发病机制,肝组织反复炎症、纤维增生形成结节、细胞突变最后导致肝脏损害为其病理发展与演变过程。治疗上多以抗病毒及综合疗法为主,但无论是干扰素或是核苷类药物均存在适应证严格、疗效不太确切、价格较贵、副作用多以及病人顺应性差等不足。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炎症与微循环、降酶退黄、延长生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等方面显示出综合优势[2]。本临床观察到的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基本治愈27例,有效6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1%,疗效同样令人满意。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胁痛0、/黄疸0、/积聚0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但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则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从临床上病人在开始发病时多见胁痛、口苦、纳差、腹胀、小便黄等湿热内蕴之证就可以看出,因此,古人早就有/湿热成疸0之说。5素问#玉机真藏论6也指出:/湿热相交,民当病瘅0。可见湿热蕴结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始动病理因素,且在此病理发展阶段中,毒邪因素贯穿其始终。毒气内泛侵犯于肝,致使肝气郁滞,故出现胁痛、肋部不适、头目眩晕等肝郁症状;肝郁横逆犯脾胃,引起中焦转输、生化及升降功能障碍,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胁肋胀痛、肝脾轻度肿大等脾虚的临床症状。正如5难经#七十七难6所指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肝胆湿热毒邪善入血分,迁延日久,正虚邪恋,导致肝络瘀滞,形成/瘀毒0。可见,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湿热疫毒内侵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肝郁脾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肝络瘀滞是病情发展的最终趋势。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并辅以疏肝健脾及祛瘀通络。本临床观察中所用的慢性乙肝方正是据此而设。方中茵陈、山豆根、白花蛇舌草、龙胆草、虎杖等能利湿清热解毒,可祛湿热疫毒之邪;柴胡、香附、郁金可疏肝气之郁滞,以畅达肝木升发条达之本性;茯苓、黄芪、白术能扶正祛邪、健脾利湿;丹参、赤芍、三七能活血祛瘀以通肝络。全方扶正祛毒并用,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呆滞,共奏标本兼治、祛邪扶正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气中药如黄芪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周围血白细胞诱发干扰素的功能;虎杖、半枝莲等清热利湿类中药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虎杖具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退黄疸等作用;丹参、三七等活血类中药具有疏通肝内血管微循环、改善肝血流量从而起到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3]。疏肝中药郁金可以降低血清ALT,提高血浆总蛋白含量,促进白蛋白合成和抑制球蛋白的生成;同时还可以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保护肝功能及促进肝组织再生,并能使受损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4]。 方子虽好,需辩证论治!探讨请联系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xw/1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