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我们这里缺乏水源,山多地少,而山豆根就喜欢生长在这种山窝窝地里,种植山豆根后,我家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入冬后,安龙县招堤街道坡炎村山豆根种植大户何伦祥更忙了,松土、除草,细心呵护着地里栽种的“金疙瘩”,他家最初试种的山豆根只有几亩地,现在已经种有20亩了,一年能收入10万余元。

“现在我们水、电、路通了,搬迁住上新房,多亏有党的好政策,辛苦了县妇联和扶贫工作队的那些同志!”说起坡炎村的变化,全村老少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

坡炎村是安龙县招堤街道比较偏远的一类贫困村,辖11个村民小组,户人,有贫困户户人。全村年贫困发生率为33.86%,村里缺乏水源,山高坡陡,很多人家生活是靠天吃饭。

群山围绕的坡炎村

年,安龙县妇联挂帮坡炎村,开始和坡炎村的父老乡亲“打交道”直到现在,已经凑整8年了。“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到村下组开展工作特别痛苦,手机没有信号,谁来谁摇头,走路走得想掉眼泪。”李元敏是安龙县妇联副主席,回忆起她对坡炎村的第一印象,感触颇深。到坡炎村后,李元敏先后担任过驻村工作组组长、村第一书记。刚到坡炎村那会儿,她就打定主意:要致富,先修路,坡炎村不把路的事情整明白了,难有出头之日。说干就干!当时正赶上实施农村“组组通”“串户路”政策,李元敏厚着脸皮,磨破脚皮,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做群众工作。但坡炎村修路基础差、工程量大、成本高,绝大部分村民心里没底,就连李元敏也捏了一把汗。“为了修村里小地名‘云盘山’的通组路,由于山崖陡峭,换了三家施工队!但又涉及39户近人的出行,不得不修。”于是,李元敏和村干部天天守着,协调做工作。

曾经没有硬化的通村路

一条条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口,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工作,父老乡亲们都记得这份情。脱贫致富,有路更要有产业,把“旮旯地”变成“金土地”,脱贫致富,产业很关键。安龙县妇联因地制宜在坡炎村发展中药材“山豆根”种植产业,助力脱贫和稳固脱贫成效。“万一种了卖不出去咋办,到时候追悔莫及。”“药材不像包谷,种了可以当饭吃,再不济,还能喂牲口。”但当万事俱备的时候,有村民打起了退堂鼓。“村民不种,那咱们村干部先种。”在妇联的动员下,坡炎村村主任文英贵示范种植5亩山豆根。三年后,当文英贵第一次将山豆根拿到市场卖,被哄抢一空的消息传到村里后,坡炎村很多村民后悔了,都开始抢着种山豆根。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龙县妇联在人少事多两头兼顾的情况下,4名干部全员下沉,妇联主席戴江任村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长,其他3名干部分别任第一书记、五人小组成员、前沿工作组组长等,均直接包保贫困户。开共商会研究策略“我们就连日常的妇联会议都在坡炎村开!”安龙县妇联主席戴江说,事无巨细,坡炎村脱贫攻坚工作对妇联的每一个干部来说,都很艰难。坡炎村地理条件特殊,组与组之间相隔甚远,个别组的村民生活环境相当恶劣,通过筛选,坡炎村有户人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但乡亲们故土难离,不愿搬迁。“祖祖辈辈都生活下来了,可不搬也没见谁饿死!搬出去了没土地,吃颗葱都要花钱买!”“我一家老小辛辛苦苦攒点钱修了房子,让我推倒搬到城里去,哪个舍得嘛。”村民张德华就是难动员的搬迁群众之一。每次工作人员到家里做工作,他总是说“我搬了家里的牲畜咋办?”“我都搬进城了,土地不是被人占了。”等不痛不痒的话搪塞,不管好说歹说,反正就是不愿搬。

到群众家里走访

没有打不开的心结,只有做不到位的工作。当村干部对搬迁“困难户”无计可施的时候,安龙县妇联全员出动,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跋山涉水,挨家挨户“磨嘴皮子”,吃连心饭、摆连心白、办连心事、干连心活,一步步打开搬迁群众的心结。“坡炎村坡炎组离村委会近12公里,全组37户人被列为整组搬迁。”戴江介绍,为了让坡炎组的乡亲搬到新家园,过上好日子,搬迁动员那段时间,她和村干部三更半夜都还在走访。“因为乡亲们的不理解,我们不知躲着乡亲们哭了多少次。”

跋山涉水走访群众

努力没有白费,苦口婆心的宣传动员,政策红利终于让乡亲们享受到。如今,坡炎村涉及的搬迁群众全部搬进了新家园,住进了新房子,常常念叨国家的好和党员干部的好!“都是女同志,一趟一趟地到我家做工作,当时我们不仅不理解,还说了一些不轻不重的脏话。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他们也不得分享一分好。”已搬进县城双龙小镇的张德华说。廖正连是坡炎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她看来,安龙县妇联的女同志,为了村里的发展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情,个个“敢拼命”。“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村里的所有干部树立了榜样,也是她们,让我们坡炎村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希望!”廖正连说。(文/图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肖雄)来源:中国黔西南   凡“中国黔西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