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160809/4929171.html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g)淡黄芩十两(g)绵茵陈十一两(g)石菖蒲六两(g)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四两(各g) [歌诀]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方解] 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上壅,故口渴、咽颐肿痛;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纵观全方,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且以芳香行气悦脾,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疫毒俱去,诸症自除。 本方与三仁汤均为清热利湿之剂,治疗湿热留滞气分之证。三仁汤配伍滑石、通草、竹叶三焦分消,重在祛湿,宣畅气机,故宜于湿多热少,气机阻滞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本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悦脾和中、清热解毒之品,清热利湿并重,兼可化浊解毒,故宜于湿热并重,疫毒上攻之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清泄湿热;咽颐肿甚,可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利咽。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疽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4.使用注意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则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医效秘传》卷1:"时毒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其舌或淡白,或舌心干焦,湿邪犹在气分者,用甘露消毒丹治之。" 2.方论选录王士雄《温热经纬》卷5:"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临床报道] 徐氏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低热22例,每天1剂,水煎服,14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徐惠祥.甘露消毒丹治疗乙肝低热22例。新中医;31(7):51) [实验研究]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细胞中观察甘露消毒丹全方、残方I(藿香、白豆蔻、薄荷、石菖蒲)、残方Ⅱ(黄芩、连翘、射干、川贝、茵陈、滑石)、甘露消毒丹加味方(甘露消毒丹加板蓝根、大青叶)水煎液分别对培养细胞的最高无毒浓度,对柯萨奇病毒增殖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间内的抑毒效果。结果显示:甘露消毒丹全方、残方Ⅰ、残方Ⅱ及甘露消毒丹加味方对细胞的无毒浓度均为1:40(即25g/L),该浓度对柯萨奇病毒B2、B3、B4株在培养细胞内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指数均2;全方对柯萨奇病毒B2、B3、B4株在培养细胞内的增殖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甘露消毒丹全方、残方及加味方水煎液,均能抑制柯萨奇病毒在培养细胞内的复制。[贺又舜,等.甘露消毒丹对柯萨奇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12):] [医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 1:胸痹 朱某,女,53岁。年12月15日首诊。患者诉头晕,心慌,腿酸,面潮红,纳可。舌偏红,苔腻。脉沉濡滑略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测血压/90mmHg。查心电图提示:T波广泛低平,V3、V4、V5导联T波倒置。证属湿热蕴阻。法宜清热利湿,方宗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茵陈18g,白蔻7g,藿香12g,川木通7g,连翘15g,栀子10g,僵蚕15g,蜈蚣10条,桑叶10g,菊花8g,黄连10g。水煎服,6剂。年12月22日二诊:患者头晕,心慌,腿酸等症状减轻,面仍热,舌可苔白,脉沉滑而涩。辨证属痰瘀互阻。处方:瓜蒌18g,半夏12g,薤白12g,枳实9g,川朴9g,桂枝10g,桃红各12g,赤芍12g,川芎8g,丹参18g,蜈蚣10条,僵蚕12g。10剂,日3服。 年1月5日三诊:患者已停西药,诉面红则心中不适,四肢无力,脉沉滑涩无力,复查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血压/80mmHg。上方加茯苓15g,生晒参12g,改枳实6g,川朴6g,10剂,日3服。 年1月12日四诊:患者无其它不适,血压/90mmHg,舌可,苔中白,脉沉滑无力。改健脾化痰益气,拟方:陈皮9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10g,党参12g,炙草7g,炙芪12g,10剂调养。 2:持续发热 程某,男,54岁。年8月1日初诊。2个月来,持续发热,体温在37.8-39.4℃之间,恶风多汗,头晕胸闷,心悸气短,肢体振颤,右足肿,便溏。脉沉滑濡数,舌暗红,苔白糙。证属湿热蕴阻,法宜清化湿热,方宗甘露消毒丹主之。拟方:茵陈18g,白蔻7g,藿香12g,佩兰12g,滑石15g,川木通7g,石菖蒲9g,黄芩10g,连翘12g,浙贝母12g,防风7g,僵蚕12g,黄连7g,海风藤18g。 年8月15日二诊:上方加减,共服14剂,热退,胸闷减,肢颤除,足尚肿,微汗出恶风,头欠爽。证属湿浊未尽,营卫未调。方宗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合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茯苓15g,白术10g,泽泻12g。7剂,水煎服,病已。 3:臌胀 刘某,男,67岁,鞋厂退休工人。年2月18日初诊。患肝硬化腹水,肝昏迷前期,医院住院治疗数月,无效回家。嗜睡朦胧,呕吐不食,发热38℃左右,身目皆黄,口中秽臭,腹水中等。脉濡数,苔黄厚腻,证属湿热蕴阻,蒙蔽心窍。治以清热化浊,方用甘露消毒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拟方:菌陈18g,白蔻仁6g,藿香12g,黄芩9g,滑石12g,通草6g,石菖蒲8g,连翘12g,川厚朴9g,牛黄9g,茯苓12g,泽泻12g,猪苓12g。经上方治疗3周,黄退呕止,腹水渐消,精神如平昔,可外出晒太阳。后予健脾化湿利尿善其后。 4:咳嗽 张某,女,57岁。年8月11日初诊。咳嗽胸闷,咯痰不爽,头昏心慌,恶心口苦,脘痞纳呆。脉沉滑濡数,寸脉偏旺。舌红,苔黄腻。证属湿热蕴阻,法宜清化湿热、宣畅肺气。方宗甘露消毒丹。拟方:茵陈18g,滑石15g,白蔻7g,藿香12g,黄芩10g,川木通7g,石菖蒲9g,连翘12g,杏仁10g,浙贝母10g,射干9g,冬瓜仁15g,陈皮10g,半夏10g,炙杷叶10g。上方加减,共服12剂,咳止,胸脘痞满除,脉滑濡,舌苔退。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上四个案例分别为不同的疾病,皆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取效。依据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其病机皆属湿热,异病同治耳。 案1舌苔腻,脉濡滑略数,当属湿热蕴阻;湿热上蒸则面红、头晕;湿热扰心则心慌;湿热交争,气机不畅,痹阻经络则肢酸;故治以甘露消毒丹清利湿热,诸症减轻。 案2因湿热氤氲,故发热久羁不解。头晕、胸闷、气短等,皆湿热所作。肢体振颤,乃风动之象,皆因筋脉动惕所致。痉乃筋之病,振颤亦为筋之病。筋主柔,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今湿热蕴阻,气机不畅,筋失气血之温煦濡养,致绌急动惕而身震。湿热去,则风自息。多汗者,非表虚不固,乃因湿热阻遏,营卫不能正常敷布,致腠理不固而汗出。这种汗出,仍着重在化湿,湿去汗自止。 案3:此案虽已属肝昏迷前期,然依其脉濡数,苔黄腻,遂诊为湿热蕴阻。湿热蕴蒸而身目黄,湿阻三焦而肿,湿热蒙蔽清窍而昏朦,胃为湿热壅塞而上逆,致呕吐不食,口中臭秽,予清化湿热,竞得缓解。 案4:湿热蕴阻弥漫三焦,肺失宣降而咳痰、胸闷;胃失和降而脘痞,恶心不欲食。以其脉濡滑数且苔黄腻,辨证并不难。方取甘露消毒加减。以本方“清热于湿中,渗湿于热下,俾湿化热清,气机畅利,则诸症自除”。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6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东西协作rdquo模式
- 下一篇文章: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