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
北宋熙宁市易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史学界对此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既有论著侧重讨论市易法的内容、运作及各种拓展性课题,对法度本身的深度解读及其学术内涵则未予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界对王安石政治改革背后的“学术立场”和“经术体系”仍有隔膜,尤其是王安石是否以经术“文饰”政治的相关争议始终存在。这层障碍的“突破口”在于如何评估王安石之学术与实践:可否抛开其学术思想体系而单论变法?王安石所申明的“学术立场”是否应该被充分重视?新学与新法之间有着怎样的深刻关联?继而可追问:王安石以政治实践为特征的《周礼》学在新法中如何呈现?其中的政治理论如“泉府法”、“比闾什伍制”等如何被解释、应用于变法实践?更进一步的问题是:王安石为何如此执着于《周礼》制度?是“复古”“法古”,还是“文饰私意”“自我作古”,抑或还有更深层的内涵? 总的来说,学界对熙宁新法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普通政治史、制度史层面:或徒研究其政而不考其学,或只论其学而不及其政:一方面,研究者不太倾向于站在王安石立场上体会其反复申明的“学术本位”;另一方面,有些研究者对王安石经术体系的认知相对欠缺,对新法政治所呈现出来独特的经术义理、样态不够敏感,人云亦云地认定其为一般性经学参考甚至是比附经义,而忽略了王安石作为学者型政治家的特殊意义;此外,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的差异或局限,也会影响学者对王安石学术、政治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新学对熙宁变法的渗透与影响、新法中所呈现的《周礼》学体系——其理念、创设及其在现实中的困境——始终未能得到正视,而其学术在熙宁政治中的生长、呈现与作用至今也未被充分地讨论过。 本文致力于这一薄弱区域,并适度引入传统意义上的“经史相参”方法。该方法实本于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以“经”释“法”的基本思路。笔者力图抛开各种定势思维,回归于王安石本人的“学术立场”及新法解释——考“学”以观“政”,论“政”以知“学”。本文首先从王安石经术体系及政治实践的最基础部分——“释法”(即王安石等人对新法做出的经学解释与义理解释)层面说起。以市易法为例,探究市易立法中的“泉府”叙述,对照《周礼》泉府原初的经学语境,并以此为“纲”来分层次讨论王安石的市易理念。 一、《周礼》泉府与熙宁理财之法 《周礼》学在王安石政治、学术体系中独树一帜,倾注与重视程度非他经可比。而均输、青苗、市易等理财法度,则被王安石明确定位于是对《周礼》泉府法之继承,其间争议颇多的“开阖敛散”、“泉府赊贷”、“国服之息”、“国用取具”说皆出乎此。 (一)熙宁期间以泉府释法、争议以及相关政治事件 熙宁期间与《周礼》泉府相关的立法辩论等政治事件众多,现将主要材料罗列于下,以简单考察新旧两派对泉府法的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重庆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供应信息1月8日
- 下一篇文章: 安全用药中药分类性味功效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