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别名:山大豆根、黄结、苦豆根、广豆根等。

植物识别

灌木,直立或近平卧,高1~2米。根通常2~5条,圆柱形,黄褐色。茎圆柱形,表面具沟槽,密被短柔毛,茎上部常作"之"字形弯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7,长(团状卵形或卵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1小叶较大,多为椭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灰棕色,密被灰棕色短柔毛;小叶柄短,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厘米,密被短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稀毛,顶端有5个三角状的短齿;蝶形花冠黄白色;雄蕊10,花药背着,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圆柱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簇生长柔毛。荚果紫黑色,串珠状。花期4~5月。

药材识别

干燥根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着生数条根。根为长圆柱形,有时分枝,略弯曲,长10~36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并可见环状形成层,中心无髓。气微弱,味极苦。以粗壮块大、粉多者为佳。

药材基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采集加工: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石山脚下,或岩缝中。分布我国南部。主产广西。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用量:3~6g。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