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癌那些事儿,国家级名中医跟你道来
5月17日,国家级名中医郭勇教授,针对中药的煎煮,颗粒剂和饮片的选择、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及饮食等话题,进行了线下患者教育讲座的第2讲。 以下是第1和2问题的音频版 中药怎么煎是一个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植物药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是一个化学问题。 中药除了植物药,还有动物药、矿物药等。最经典的传承下来的提取方法其实就是一些水溶性物质,通过煎煮来提取,有些药物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比如用乙醇提取,用二氧化碳萃取。但一般最原始的是水作为溶剂来提取物质。 所谓水提法就是将树根树皮这种植物的、动物的、或是矿物质的这些东西拿来浸泡,浸泡的时间以15到30分钟为宜;太短可能浸泡不够透,太长可能会有些变质。天气热了,泡时间长了拿出来可能有水臭的味道。 所以,我们推荐,饮片的浸泡时间是一刻钟到半个小时为宜。 经常有的人会问药材是否需要洗?有的同志爱干净,严重点的有些洁癖。其实中药都很干净,稍微用水淋一淋洗一洗是可以的,但是不主张像淘米一样的洗。中药在加工的过程中,从采集、晒干、炮制加工这些过程中其实都没有严格的卫生标准。不用洗得太干净,因为可能会影响疗效。有些有效成分水溶性很强,不断的洗可能把这些物质洗掉了。所以煎药前的准备就是浸泡的过程,大概一刻钟到半个小时。 第二步就是提取,民间叫做煎煮。煎煮的器皿的选择上,传统使用瓦制的容器。而现在来说,瓦制的容器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碎。所以除了瓦制之外,现在不锈钢、陶瓷锅这些都是可以的。 一般药厂里制药用的都是不锈钢锅。不推荐的容器是铝制锅、铁锅。问题是在提取的过程中不能把容器当中的一些元素溶解在药里面。例如铁锅在煎煮的过程中会是释放铁元素,溶解到药物里,会和一些成分耦合,就变成了不易吸收的物质。 头煎推荐大家用冷水煎,千万不要用热水煎。需要让水慢慢的变热,这个加热的过程其实就是溶剂和溶质的反应过程。加热到度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继续加热。这个提取的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 假如药物是以补益为主,加热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但是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如果药物是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剂比较轻的,加热20到30分钟就够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头煎在30分钟左右就好。但是有些同志煮的时间达到两、三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夜就不需要了。药是溶质,水是溶剂,他们在加热后达到一个平衡,延长提取,也不会再有变化了。 现在很多人会买电提取锅,会煮到两三个小时才会断电不加热。建议大家在药汁沸腾后半个小时就可以拔掉电源了。这个时候溶质和溶剂达到了一个平衡,最好趁这个时候把药汁逼出,再增加溶剂(热水)开始二煎。 中药的常规提取是要两煎。第二次加水一定不能加冷水,要加热水,再加热,让溶质再进一步溶解出来,这是依据化学原理。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会短一点,一般如果头煎用了30分钟,二煎可以煎20分钟;如果头煎是一个小时,那么二煎可以是40到50分钟。同样的,第二剂也需要趁热倒出。 推荐大家把头煎和二煎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成两剂,然后上下午服用。 大家要掌握几个技术关键: 头煎一定要用冷水,趁热取药汁;二煎要加沸水;头、二煎混合在一起分服。 有些古书上述煎药只需要煎一次,我个人认为煎一次是不够的,还是两煎比较好。三煎这种就不必要了,药物增加剂量是通过增加药材的克数来增加的,而不是靠提取次数。 这个煎煮的过程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药材质量很好,但是提取过程没做好,有效成分在这个过程中丢失掉没吃到,就不好了。 这个问题就解答到这里。 这个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颗粒剂分为两种,一种是做成小包,配伍以后再重新合起来冲泡;这是第一代的版本。现在最新的是把定点基地里的符合质控的饮片采集起来,通过水提或乙醇沉淀有效成分,,然后做成颗粒剂,医院。每个药物是一种颗粒剂。 国家质监局认为,药物从饮片当中提取出来,就是个产品,需要按照国家新药审批的环节去申报。由于药物种类太多,国家对新药审批又很严格,按照新药申报是个很繁琐的工程。颗粒剂是可以,但颗粒剂的安全性肯定绝对没有问题。这就是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有没有讲清楚。 国家对新药要求很高,要急毒慢毒,三致:致热致气致过敏。还有药效学,还有临床的一期二期三期试验。所以,一个药物如果可以通过三期试验上临床,没有几千万是上不了的。在美国一个药要上市至少要十个亿,因为在筛选化合物的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都要计算在成本中。 所以,颗粒剂跟煎的中药肯定不一样,而且疗效也肯定不一样! 颗粒的提取物是通过已知的药物提取的,它可能丢失了一些成分,真正的传统中药是在饮片的结合下共同反应,而颗粒剂是把可能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混在一起冲泡。中药的有效是在临床应用的现象来确定这个药物的有效,而不是根据化学成分。 而现在不能确定,黄芪一定是黄芪多糖在起作用吗?它的其他成分比如皂苷成分没作用吗?所以很多中药它有双向成分,石膏跟杏仁配合就是平气化痰,石膏跟黄芩配合就是清热,这其中的原理可能就是跟配伍有关系,而不完全跟化学成分有关系。 所以中药讲究的疗效,并不是理论上推论出来的,不像西药,做个X线衍射做个结构,通过细胞、动物,再到人,而中药一般是通过民间。 咳嗽咳痰咳不出,鱼腥草吃吃有效果,我们定义鱼腥草对黄颜色的痰是有效的,对白颜色的痰是无效的,白颜色的痰要用薏仁。橘子皮跟薏仁是健脾的,鱼腥草是清热的,是这么建议的,再去看鱼腥草是什么成分,推论这个清热作用大概是什么产生的,但到底是不是这个产生的,还真不一定。所以说颗粒剂跟煎药的关系,我觉得颗粒剂是煎药的一个方向的补充。 很多同志生了病,子女很孝顺,但是出去玩玩,液体药不好带草药也不好带,并且国外也不让带,担心外来物种侵入有影响,这时候带点颗粒剂证明是病人自己用的,体积也比较小,所以颗粒一般应用于病情比较稳定的需要外出的病人。 今后真正应用颗粒剂是通过饮片的配制提取做成颗粒剂,这样跟煎药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的工艺还做不到,像日本韩国有些可以做到了,它可以在短期内的药做成袋泡茶一样的,通过打碎包装泡着吃。它那种颗粒是合成颗粒。像一贴中药有十五味药放在一起反应提取做成颗粒剂。 现在有些机构也有在做胶囊,慢性病,比如长期失眠,病情比较稳定的吃胶囊也是可以的。我们的院长之前也有给患者做过,但成本很高,各方面调整等,计算等方面没有完全过关。 我之前在荷兰工作的时候,一贴中药现场就打粉碎机打成粉,筛子一筛,每天就挖一瓢吃吃,其实效果也还可以,一贴药可以吃一星期。我们的吴主任之前去香港工作,香港开药一般开两到三贴,试试看看吃这个药有没有疗效。我们国内一般慢性病开两个星期。 一般来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推荐用饮片来做最好。那这个就关系到饮片的质量,但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范畴。就像菜单写一个青菜,青菜有很多种,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可能还是各地地方有政策。 而且中药有自己的地方名字,山豆根在浙江这里是用于鳞癌,清热的,喉咙痛可以用,东北用于过敏性鼻炎。我们用的山豆根,这个药不能多煮的,越煮越毒,有些药越煮毒性越低。 所以说,我觉得颗粒和煎出来的药药效是不是一样的,我们也在跟机构沟通,希望能够做一些科学研究。但这个科学研究有点难度,与饮片中的药比较不太好比,因为提取的饮片不是同一个东西,绍兴提取的药跟我们这个药也不一样。又比如说我买的黄芪是按颗粒买的,他买的黄芪是上海买的,这可能就不是同一个东西了。就像笋,毛笋扁笋都叫笋。 一种物质的基础,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获得不同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比较,分析它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化学比较,还有医生可以通过生物研究,在动物上做实验。就像双胞胎,个人差别很大,在人当中也很难比较。 所以建议一般还是吃煎药,外出旅游可以带颗粒剂。 你可能会感兴趣中西合璧科学抗癌,听郭勇教授说中医如何治肿瘤中医抗癌那些事儿,国家级名中医跟你一一道来 就医之路感到迷茫? 我们也许能帮到你 易加医目前有多种癌症病友群 就医服务/第二意见/病友交流 免费答疑/抗癌超市/肿瘤资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3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散人说药马钱子
- 下一篇文章: 容易导致肝损害的中草药你知道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