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白茅,谁的童年里没有爱过茅根啊古人常用植物来抒写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在古诗词中有太多用植物来渲染气氛、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还把它当作互送信物等作用,在哪个饥荒的年代,很多植物不仅仅是穷人的粮食,更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不读诗经,不知草木情,比如今天的主角白茅草。《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白茅,洁白之物,在当时社会有崇高的地位,古时候祭祀的时会把祭物用白茅包上,表示对上天的尊重,又易于山野田泽之间采集,在百姓的生活中自是满蕴情怀。诗中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情意起,男子把刚打猎得来的猎物,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给心爱如玉的女子,再去虔诚地求婚,并称女孩就像这白茅一样纯洁美丽。白茅常成片生长于田野或荒地之上,根状茎长而粗壮,白软如筋而多节,断节再生能力强,茅根与芦苇相似,是通过茎上的根须固定在泥土里,泥土里的根因为不见阳光,所以是白色的,而且甜味十足。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门口等家人,暮色里,大人们常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鲜嫩的茅根——干农活时他们顺便采摘的野生食品,塞进孩子的手里。应该说,童年记忆中的零食美味,最初就来自这些甜丝丝、柔绵绵的茅根。初生的茅根里有一根洁白细嫩的芯子,有着清鲜而甜美的味道,是那个年代里的孩子最美味的零食。长大后,只要忆起童年,就想起田头河边的那些茅根,开着白色的花,在秋风里摇曳。那些贪吃茅根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只是,在任何时候听到“茅根”这两个字,都是温馨馨的如遇故人,亲切自然。农家的孩子,谁的童年里没有爱过茅根啊。白茅虽然平凡,处处有之,作用却不少。白茅根除了是孩童时代的零食,它还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功效。常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等病治疗,很多中药剂制都有白茅根的成分。所谓一草一木皆有情,看看人家年轻的小伙子都知道把打猎得来的猎物用白茅包好,再去虔诚地求婚,草虽凡物,一旦出现在经典的诗中,即是声色生情之物,让人忽略不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ls/1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