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相思子)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01

简介

红豆是相思子的别称,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基部靠近种脐部分为黑色,上部为朱红色,半黑半红的双色成为此豆的特点。种子剧毒。种子质坚,色泽华美,可做装饰品,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主产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中。广布于热带地区。

02.

西医

1、抗肿瘤作用:从相思子中分得之相思子毒蛋白由二条肽链经一个一二硫键联结组成,与蓖麻毒蛋白相似,具有强烈的细胞毒反应和抗肿瘤作用。曾报道一个相思子毒蛋白分子可杀死一个真核细胞。其对多种动物的实验性肿瘤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显着减小瘤重,延长生存期,其作用较蓖麻毒蛋白和白喉毒素更强。小剂量的相思子毒蛋白与环磷酰胺合用可发挥显着的协同抗癌作用,但毒性却不增加。

2、抗组胺、抗过敏作用:对于组胺-乙酸胆碱喷雾所致豚鼠的实验性哮喘,相思子碱均可显着延长Ⅲ级反应的潜伏期。对于组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相思子可显着抑制,使染料透出量显着减少。对于鸡蛋白所致豚鼠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相思子碱灌服有显着的防治效果,能明显延长休克发生的潜伏期。

.03

性味

归经

性味:辛苦;平;有毒。

归经:归心、肺经。

04.

功效

主治

清热解毒,怯痰,杀虫。主痛疮,腮腺炎,疥癣,风湿骨痛。

.05

相关

论述

1、《本草拾遗》:”通九窍,治心腹气。止热闷头痛,风痰。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

2、《千金方》:“治瘴寒热:相思子十四枚。水研服,取吐。”

3、《现代实用中药》:"治皮肤病疥疮、顽癣等,为浸剂或糊剂。"

4、《藏本草》:“种子治经脉损伤,经脉阻滞,肝痞瘤,六腑痞瘤,难产,胎衣不下,妇女病。”

06.

禁忌

不宜内服,以防中毒。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相思豆,叶、根、种子有毒,以种子最毒。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系统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性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g。

参考文章

[1]韩萱.红豆三“兄弟”功效各不同[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07):34-35.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殷佩浩

审核/殷佩浩

责任编辑/尚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jj/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