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一般分为婴幼儿和儿童两个阶段,在婴幼儿期,阴阳气血尚未充盛,为“稚阴稚阳”之体,又为“纯阳之体”,体质特点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灵枢.逆顺肥瘦篇》记载: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诀》云: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

■《育婴家秘》曰:血气末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因此,小儿是为“稚阴稚阳”之体,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

■《露囟经》记载: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冯氏锦囊秘录.小儿急慢惊风》云:天癸者,阴气也,阴气未至,故曰纯阳。纯阳说的是小儿时期的阴阳是胜利状态下的阳相对旺盛,阴相对不足。

■叶天士《幼科要略》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时期,年龄越小,生机越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周岁内的小儿在头围、胸围、身高、体重、出牙、囟门关闭等方面,每个月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体重至周岁与出生时比可增长3倍,身高增长1.5倍,头围增长0.5倍,动作发育及语言智力、脏腑功能活动均快速发育,不断地完善而逐渐发展成熟,因此,是为“纯阳”之体,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抵御疾病的能力不如成年人,一旦患病,则病情变化很快,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在《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中记载: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之生长之气,以渐以壮。故有余也。他还指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此所谓有余不足者,非经云虚实之谓也。其意思是说在外感六淫、时邪疫疠的时候,以肺系、脾胃系病证更为多见,因此,对于小儿,要正确喂养,多护脾胃,是为“五脏有余不足”。

■《景岳全书.小儿则》云: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比之。因此,在患病过程中,只要抓住小儿特点,对症下药,护理得当,则易趋康复。

▲六源中医特色妇儿专题活动

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疾病为呼吸道疾病和脾胃类疾病,六源堂对这两类小儿疾病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案,临床检验效果良好,现分享如下:

小儿

感冒

出现发热、咳嗽、鼻涕等症状时,用五根汤加减(王幸福老师推荐)。方用葛根、山豆根、板蓝根、芦根、白茅根。

若有咽喉发炎,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颌下淋巴结肿大,或者中耳炎,加双花、公英,鱼腥草;

脖子疼痛,不出汗加少量麻黄;

晚上尿床加益智仁;

大便不通加重太子参用量,或少许大黄;

流清鼻涕加荆芥;

咽喉疼痛加升麻和桔梗;

痰多加桔梗,淡竹叶,紫菀,冬花,也可以用蛇胆陈皮口服液,化痰效果良好。

口干,加少量天花粉;

发热不退加大柴胡用量;

眉棱骨及下眼框处有叩击痛,有鼻窦炎,加牛黄祛风散配合吹气疗法。

脾胃

功能差

若小儿脾胃功能差,消化不良,用婴儿健脾口服液即可,食欲差挑食可配合健胃消食片;坚持服用1-3月。体质差、反复感冒,发热可服用牛黄人参散。高热,时有抽搐用安宫牛黄丸。

常规小儿疾病,按以上方案治疗,临床验证无不效应,供各位临床医生参考指正。

王XX,女,3岁半,因咳嗽、发烧于年10月25日来六源堂就诊。就诊时小儿精神较差,不停咳嗽,有痰音,没有痰咳出。述咽喉疼痛,查体扁桃体红肿,山根青筋显现,脸色较暗黄。其他无异常。

处方:葛根,山豆根,板蓝根,芦根,白茅根,太子参,鱼腥草,桔梗,黄芩,黄连,麻黄,桂枝,陈皮,生甘草,升麻3剂

服用一剂后即反馈咳嗽止,烧退。服用3剂小儿恢复活泼天性。

丁金荣

从事中医临床二十年,师从道家神霄派天乙门十四代掌门玄雷子,以易理术数为核心,以气化为枢机,以天人合一为目标,以针演道,兼用经方,针药并用。

◎撰稿医生

丁金荣

◎编辑

小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jj/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