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不开刀的小手术解决大病灶ES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m.39.net/pf/a_4305597.html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占据“半壁江山”。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避免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什么是ESD? ESD是将内镜顺着消化道直达病变位置,然后用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在切除病灶时能非常准确,不会切除非病灶部分,从而达到治愈,ESD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及其他良性肿瘤。医生可以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方法,确定局限在黏膜层、以及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的肿瘤,然后进行ESD切除肿瘤。 ESD的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 医生充分评估后确保有适应证并排除手术禁忌征。 医生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患者需戒烟戒酒并在术前8小时禁食。 肠镜手术前12小时需遵医嘱服用指定药物清理肠道。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需在术前7天停服。 手术当天降压药物正常服用,降糖药物停服。 、ESD的步骤 应用针形切开刀或APC于病灶边缘0.5-1.0cm进行电凝标记。 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美兰溶液使病灶与黏膜下层分离。 应用针形切开刀、HOOK刀、IT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切开黏膜。缘切开时会引起出血.一旦出血要及时处理。 应用IT刀或HOOK刀沿切缘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 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 ESD的优点 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 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医生可以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手术操作时间短,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 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ESD的适应症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癌前病变; 局限于黏膜层的分化型癌; 黏膜内且1cm的未分化胃癌; 侵犯黏膜下层浅层的分化型癌; 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 ESD的禁忌症 病变隆起试验阴性,提示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基层间有粘连,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组织。 心脏手术术后服用抗凝剂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在凝血功能没有得到纠正前,严禁ESD治疗。 ESD的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24小时内要卧床休息,避免大幅度活动,床上大小便,可翻身,但不宜过早下床。观察有无发热、心悸、冷汗、腹痛、便血等感染及出血并发症,发热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复正常。若发热持续1周以上或体温不断升高,应考虑并发感染,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 手术后需禁食48-72小时,如无异常,可给予少量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牛奶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粥等,1周左右可恢复普通饮食,禁食粗糙辛辣食物。半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出血且创面较大患者延长禁食时间。 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患者有局部残留及复发风险,前半年每隔3个月一次,之后隔半年复查,从术后第2年开始应每年复查1次内镜及CT等,如有局部复发可以及时内镜下切除。 往期精选不适合开刀的胆管癌患者,请看这里!需不需要做胃癌筛查?看完你就知道! 值得收藏 三分钟读懂幽门螺杆菌! 专家简介张建国中医院、中医院消化内科兼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张氏剪刀发明人 学术任职: 中国产学研协会中国消化内镜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设备研发学组全国委员 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中国发明协会理事 中关村泛亚消化内镜战略创新联盟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GERD专委会常委 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出血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会全国委员 北京医师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理事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胆胰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员 擅长消化系疾病的内镜下诊疗,包括ERCP、ESD、Spyglss、STER、POEM、EFTR、NOTES、EUS等。 身心护佑健康同行官方网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gx/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戒烟后身体仿佛被ldquo掏空rd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