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咳嗽怎么办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好
进入冬季后,咳嗽是常有的事。咳嗽是中医的病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统称“咳嗽”。咳嗽冬春季节多见,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中医咳嗽分型对症辨证治疗:风寒咳嗽:多发于冬春季,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重、发热轻等;中医治疗宜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若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直接犯肺,热伤津液,肺失宣降所致的表里兼病型咳嗽,症见咳嗽、痰黏稠黄、发热、汗出、恶寒、鼻流浊涕、口渴喜冷饮、胸闷气喘、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等;中医治疗宜辛凉宣泄、清肺泄热。 若是慢性咳嗽素有痰饮,而又复感风寒,水寒相搏,症见受寒后慢性咳嗽加重、痰稀色清有泡沫、恶寒、无汗、口不渴等;中医治疗宜解表蠲饮、温肺止咳。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黏或黄稠、咯痰不爽、咽痛、鼻流黄涕、恶寒轻、发热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中医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燥咳嗽:表现为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伴鼻塞、头痛、畏寒、发热等;中医治疗疏风清肺、滋阴润肺。 肺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等;中医治疗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气虚咳嗽:表现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中医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老年人咳嗽日久,肺、脾、肾俱虚之咳嗽,症见咳嗽痰多、黏稠色白,动则喘息、全身乏力、自汗、纳少腹胀、腰膝酸软、夜尿多等;可选用固本咳喘片、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阴虚咳嗽: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中医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痰湿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中医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肝火犯肺咳嗽:主要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中医治疗宜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李春鑫大夫讲述了五种咳嗽的防治方法:风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克水煎服,每日早晚两次。 风热咳嗽:可用鲜藕、脆梨榨汁混合,早晚各一杯来预防和治疗。 燥火咳嗽:可用新鲜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既香甜可口又清燥润肺。 痰湿咳嗽:可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橘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克煮粥饮用来防治。 体虚咳嗽:可用柚子核20多粒,加冰糖、水煎服,1日3次,对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 止咳食疗菜谱︰白果鸡肉粥 原料︰白果、鸡脯肉、干虾仁、大米粥、姜丝、葱花,调料各适量。 制法︰将鸡脯肉剁细成鸡肉糜,加生抽、花生油、料酒、胡椒粉、嫩肉粉、姜丝拌匀,腌好备用;煮一锅白粥,煲粥时可放少许干虾仁,待粥快成时加入白果继续煮10分钟,再放入鸡肉糜煮熟,起锅加适量盐、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鲜美营养,止咳平喘。白果可润肺益气,宜熟食,不宜长期服用。 病例分享: 患者信息:曹XX,女,57岁 病情简介:咳嗽气粗,痰黄粘稠,喉燥咽痛,伴有头痛,流黄鼻涕,口渴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结果:肺热咳嗽、风燥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甘草、连翘、芦根、枇杷叶、浙贝母、山豆根、黄芩、知母等,4剂而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cd/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的臭臭告诉你什么
- 下一篇文章: 基于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的有毒中药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