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又名广豆根。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等地。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挖者为佳。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片,生用。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咽喉肿痛

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铃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葱幼新书》)。

2、牙龈肿痛

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煎服,3-句。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本草图经》:“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之,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2、《本草备要》:“泻热解毒,去肺大肠风热,含之咽汁,止喉痛、齿肿、齿痛。”

1)本品有抗癌作用,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肿瘤均呈抑制作用。

2)有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3、不良反应

1)大剂量广豆根总碱对心脏呈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和心肌复极化障碍,对呼吸中枢先兴奋后抑制。

2)中毒成分可能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以及槐果碱。中毒时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四肢无力,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颤抖、麻木,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步态不稳等;继则呼吸急促、浅表,四肢抽搐,面唇青紫,瞳孔散大,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剂量用药(大于10g)。因此,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一般以3-6g为宜。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从今天开始美伶营养将给大家介绍药食同源的食材,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食材,做到科学养生。下期给大家介绍清热解毒药类食材——马勃。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dougena.com/sdgcd/1666.html